門神
作者:趙鍾麒
冠冕1尊嚴2儼有儀,傍人閽戶3卻堪悲。
猙獰4氣象空雄猛5,依倚6情形任叩推7。
暮夜進金看久慣,頻年投刺力難麾8。
巍然閶闔徒守廝9,終有傾頹10蹋地時。
【讀者自我小小白話翻譯】(參考用)
門神配戴的頂冠、服飾給人威嚴有儀之感,
卻要替人守著門戶。
空有一副威猛可怕的儀態,
任由人們叩推開關門戶。
長年守護人們,縱使想重現當
年勇猛威儀之狀,也力不從心了。
空守著高大雄偉的室門,
終會有腐敗倒地的一天。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拾肆冊。
所謂「門神」即是守護家門平安的神祇。相傳黃帝時代以神荼、鬱壘二人之圖像畫於門戶之上,是為門神。
到了唐太宗時,曾命畫工以秦淑寶以及尉遲恭二人之形象畫於左右宮門,將秦、尉二人封為門神,作為鎮邪之用,後流傳於民間成為習俗。
根據何培夫考證,臺灣寺廟的門神設置的目的不外乎是辟邪逐厲、迎祥納福以及安宅鎮殿的功能。
門神的來歷多源自於神話、宗教經典以及部將從屬關係,各自呈現不同宗教屬性與地位。門神的畫像貼於寺廟門戶上,永遠向著芸芸眾生站立。
本詩「門神」,趙鍾麒以極為生動筆觸描繪門神之神情與姿態,然而詩末對於門神長期屹立盡守護之責,透露出一絲絲的憂慮與擔心,擔心門神圖像終會有日
頹然傾蹋。
【作者】
趙鍾麒(1863-1936)
【注釋】
1.冠冕:原指古代帝王或官員所穿戴的帽子,本詩指門神的頂冠。
2.尊嚴:莊重肅穆、尊貴威嚴的樣子。
3.閽戶:閽,音ㄏㄨㄣ,指守著門戶。
4.猙獰:兇猛可怕的樣子。
5.雄猛:強悍勇猛的樣子。本詩「猙獰氣象空雄猛」意謂門神空有一副威猛可怕之儀態。
6.依倚:倚靠。
7.叩推:指叩門與推門。本詩「依倚情形任叩推」意謂門神圖像貼於門戶上,卻任由人們叩推開關門戶。
8.暮夜進金看慣久,頻年投刺力難麾:投刺,投遞名片以求見。麾,指揮。
此二句鎔鑄清代趙翼《歐北集》卷十〈查初白集中有門神詩戲效其體〉詩句「無言似厭人投刺,含笑應羞客曳裙。」以及「暮夜金來君莫受,防他冷眼伺門閭。」,趙翼原詩指世人到寺廟求功名仕進,門神看盡人間趨炎附勢的社會現象,有諷刺社會現實的意謂。
本詩則意謂門神長年守護人們,縱使想重現當年勇猛威儀之狀,也力不從心了。
9.巍然閶闔徒廝守:巍然,高大雄偉的樣子。閶闔,音ㄔㄤ ㄏㄜˊ,室門。廝守,守護。
10.傾頹:身體衰敗、跌倒。
【延伸閱讀】
1.施士洁〈泉南新樂府〉(避疫),《全臺詩》第拾貳冊。
2.林占梅〈甲寅(1854)除夕〉,《全臺詩》第柒冊。
3.林馨蘭〈桃符〉,《全臺詩》第拾玖冊。
(陳鍾琇)
【讀後心得】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他們的門神代表。最廣為流傳就是唐代的秦叔寶與尉遲恭。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在夜裡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龍王化作為人,請太宗救他一命。原來是龍王觸犯天條,違逆玉皇大帝的旨意,不僅延後下雨的時辰,
還加大了雨量,造成洪水,淹死了人。玉皇大帝為此震怒,決定明日午時三刻要派魏徵「 殺 龍 王 、 斬 龍 頭 」。
唐太宗聽完龍王的請託後,便妥妥的應答下來。
隔日,唐太宗召見魏徵,用了許多理由要把他留在身邊。不料,魏徵下棋下到一半便打起瞌睡。睡著睡著過了午時三刻卻突然驚醒,直喊著:「累死我了!」
他夢見玉皇大帝派他斬殺龍王,那龍頭又大又嚇人,但他還是遵從旨意。
太宗一聽完,心裡很對不起龍王。從此之後,他便日日夜夜做噩夢,病倒了。
大臣們為太宗想出一個辦法,他們決定在宮門上畫上唐朝最曉勇善戰的兩位將軍──秦叔寶和尉遲恭,將大將軍威武的神態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來,從此之後唐
太宗就沒有再做過一次噩夢了。
後來,這個故事留傳出來,百姓也跟著仿效,將兩位大將軍的相貌畫在門上以祈求平安。
這就是中國唐代──門神的由來。
更詳細的故事內容請參考我──秦叔寶與尉遲恭的門神故事
若 連結失效 請複製網址http://enc21.pixnet.net/blog/post/12320511-%E9%96%80%E7%A5%9E%E7%9A%84%E7%94%B1%E4%BE%86-%5B%E4%B8%AD%E5%9C%8B%E6%B0%91%E9%96%93%E6%95%85%E4%BA%8B%5D)
(左為尉遲恭 右為秦叔寶) 圖片來自 http://class.grjh.tnc.edu.tw/~artc2009/5-7.htm
尉遲恭將軍常繪成:「面色黝黑,一雙濃眉瞪眼,滿臉腮鬍隨處散。」
秦叔寶將軍則繪成:「粉面紅潤,鳳眼蒜鼻,唇厚順髯,敦厚卻帶有不容侵犯的感覺。」兩人都呈現立姿。
尉遲恭──
原名:胡敬德、尉遲融。傳說面如黑炭,擅使鐵鞭,騎烏騅馬(黑色、青色為主,四個馬蹄子部位白得賽雪,烏騅背長腰短而平直,四肢關節筋腱發育壯實,號稱所向無敵,可一日千里。曾為楚霸王項羽坐騎,在項羽時期號稱天下第一駿馬),年少時曾為鐵匠,後世鐵匠常奉為職業守護神。
秦叔寶──
原名:秦瓊,字叔寶。為唐朝開國將領 手持一對金鐧 中國傳統古代兵器之一。鐗身成棒狀,端頂無尖,底部設有手把,四面向內凹陷,所以鐗被稱為「四面金裝鐗」,或「凹面鐗」。
中國古代將此兵器用於唯有秉持大公無私之心的人,才能領悟用鐗法的最高境界。在中國民間小說中,鐗往往是鐵面無私、公正權威的象徵。
小的時候,常常在阿公家神明廳通到外面廊道的門上,看見兩幅神氣的門神照,現在,在一般人家的門上,越來越看不見這種古色古香的傳統了。如果你想看,平常時也不一定看的到,鄉下倒是常見,可是如果你住都市,那你可能要專門到廟宇拜拜才看的到了。
小時候去廟裡拜拜,還沒跨進去便被兩扇佇立高聳的廟門震驚住,兩扇紅艷艷的大門,兩尊門神活靈活現的住在畫裡,逼真的像是靈魂也住進去了,十分震撼。
仔細看畫裡的人,左邊是尉遲恭。濃眉大眼、偌大的眼珠子隱含著懾人的眼神,那不是一般人可做的到的。祂是一個大將軍呢!身經百戰,不愧是開唐武將。再瞧瞧祂肆意而散的長鬍子,它肆意而生,有種豪氣奔放之氣!還有祂那古怪的武器,我想應該是祂擅使的鞭子吧?手持長鞭,邊撫黑鬍,立站姿,眼神嚇人。我想,不管是誰見祂都要敬祂三分吧?
瞧瞧右邊的秦叔寶將軍。我覺得祂是一個令我不寒而慄的人。雖然祂不像尉遲恭是一種外放的霸氣,雖然長得斯文,眼神卻是銳利。我覺得祂想告訴大家,祂也是不可小覷的角色
這首詩感嘆現在的人,思想與行為其實越來越西化了,我也有感。現在年輕人還會去廟裡拜拜嗎?連我自己到廟宇求神拜佛的次數也許手指頭就數得出來了我這個鄉下小孩還問其祂人我不知道傳統會不會沒落?但是我真的不希望如此廟宇文化是我們中國人很重要的一項傳統文化,不管是它的建築也好,信仰功能,習俗……都需要大家的參與與維持,不然,也許再過幾百年,甚至千年,以後的後代子孫對於這項文化只能用想像的而不能親身體驗參與。
記得前幾年很夯的三太子,環遊世界到國外跳電音三太子,還上了新聞,國外也有大幅度的報導,我覺得這項創舉真的很有創意,也是一個偉大的行為。如果能繼續推動,把臺灣新興文化推廣出去那該多好,讓祂們在國外,就像耶穌一樣的發揚光大!
還有大甲媽祖繞境也是臺灣很有特色的文化,繞境活動舉行的時間很長,大家也可以多多參與!
門神,回家第一眼就能看見,當你看見祂們的同時,心中就會湧現安全感。祂們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
信仰,其實是在每個人的心中,不論你是信西方的神,還是東方的神,只要心中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祂就能伴你一生